■豫观察
节后首个工作日,河南第十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
3年来,“三个一批”活动,已压茬推进了14期,给河南带来了什么呢?
特殊时间
与以往假期后举行“收心会”不同,如今,节后开工第一天,举办“三个一批”活动,在河南已成惯例。
这种无缝衔接的工作模式,传递出河南对经济发展的紧迫态度。
进入四季度,2024经济工作进入冲刺期。河南再次选择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举行“三个一批”活动,是对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迅速响应,也是河南作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担当,和交好答卷的具体行动。
三个共识
3年多来,“三个一批”活动,河南已实施了14期。从成果来看,共实施1.68万个项目、总投资11.58万亿元。
我们看到,通过14期“三个一批”活动的举行,河南也凝聚了三个共识:
第一,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成了共识,并且机制化;
第二,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同样成为共识;
第三,在抓项目中锻炼干部、提升能力,也成了共识。
结构性反转
这些共识,极大提振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并且在改变着河南。
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大项目。
通过实施这个“项目”,目前,河南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6.8%。
照此速度,河南有望在“十四五”末实现新旧动能的结构性反转。
梁德宝 米方杰 宋迎迎 赵闻 韩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