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政经·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政经·聚焦

第03版
政经·观察
今报网首页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新鸡排“鸡腿”事件背后
“万店帝国”的食安危机
□大象新闻记者 朱耒刚 成书丽

    5月15日,一段“正新鸡排鸡腿生蛆”的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画面中触目惊心。发布者称,这是顾客在贵州仁怀一家正新鸡排门店购买的食品。

    事件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纷纷留言:“好恶心”“食品安全底线在哪儿?”正新鸡排再度因食安问题陷入舆论旋涡。

   

    网友爆料,门店回应引发争议

    5月15日,有网友上传视频,顾客在当地正新鸡排门店购买的鸡腿中发现了大量活蛆,引发舆论哗然。

    5月16日,该事件冲上热搜,网传视频中,被掰开的鸡腿里蛆虫肉眼可见。正新鸡排再度因食安问题陷入舆论旋涡。

    涉事门店店员回应称,顾客是早上购买,下午才来退货,门店已报警处理并进行了赔偿。

    店员还强调,网传视频并非购买者本人拍摄,而是围观者所录。

    5月16日,贵州省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对于网传视频高度重视,经查,该涉事门店证照齐全。该局已对现场同类产品进行封存并送检,将根据检验结果依法查处。

    此前,正新鸡排在食安问题上也曾多次被曝光,但其回应多为“正在核实”“部分情况不属实”,口径往往来自官方客服或者涉事门店的工作人员,官网、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上也未有关于食安事件的相关声明或情况通报。

    门店称顾客“早上购买下午退货”,是否监控或销售记录佐证?店员强调视频非消费者本人拍摄,公司是否质疑视频真实性?赔偿是否代表承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大象新闻记者就一些问题联系了上海正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巅峰期门店数2.5万家,多次被曝食安问题

    “10平方米起开店,1~2人经营无须大厨”。大象新闻记者发现,演员黄渤代言的低门槛可进入的正新鸡排,已经不是第一次触及食安问题。

    正新鸡排曾是中国餐饮界的“万店之王”。官网显示,其巅峰期门店数达2.5万家,远超肯德基、麦当劳在华门店总和。据介绍,其创始人陈传武早年从事冷冻食品代理,2000年转型小吃连锁,凭借9.9元低价策略和明星代言迅速扩张。

    记者通过高德地图检索,仅郑州就有100多个搜索结果,可见门店覆盖之广。

    近年来,从“老鼠出没后厨”“吃到生肉”“吃出钢丝球”“员工操作不规范”到“炸油20天不换”,该品牌屡次被曝卫生隐患。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该品牌相关投诉超千条,涉及异物、变质、腹泻等问题。

    202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餐饮业食品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处置通报,其中提到,正新鸡排北京首香餐饮中心店当事人加工、制作食品的工具用具未能专用的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监管局下发通知书,要求其立即改正。

    2023年11月,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一家正新鸡排门店进行查封,原因是该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据媒体报道,涉事门店操作间有老鼠出没。

    2024年7月,有网友发帖称其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的一家正新鸡排店打工时,发现该门店存在苍蝇污染食物、烹炸用油反复使用20多天不换油等卫生安全隐患。章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介入,对涉事门店的用油问题展开专项检查。

    此外,荥经财富新鸡排店(原名:荥经县正新鸡排兴业一路加盟店)曾因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被罚1.2万元。准格尔开发区苏米正新鸡排店曾因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罚2500元。

    “万店帝国”门店数腰斩:加盟模式埋雷?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正新鸡排现存门店仅剩10695家,距其高峰期缩水过半。

    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度依赖加盟模式或为关键原因。

    “加盟模式下,有的加盟商为压缩成本,可能减少清洁频次、使用廉价原料。”一位餐饮供应链从业者表示。

    天眼查显示,正新鸡排母关联公司上海正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夏春雷,注册资本约4545.45万元人民币,由上海立鼓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对外投资信息显示,该公司直接持股15家企业,其中11家为存续状态,包括上海立规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该公司的14家分支机构中,仅有3家为存续状态。

    2024年末,正新鸡排刚刚度过三十周年,并表示:“正新鸡排对食材供应链的把控堪称一绝。当同行还在二级、三级食材供应商里周旋,它早早搭建起直采体系,与优质鸡场深度绑定。”

    行业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为何频发?

    “这类事件直接挑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最基本信任——即所提供的食品是安全、卫生的。一旦这种信任被破坏,恢复起来将异常艰难。”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指出,此次事件暴露了正新鸡排在供应链管理、门店监管等方面的严重漏洞,对品牌形象是一次沉重打击。

    “事件暴露出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制作再到终端销售整个链条上存在监管漏洞。”杨怀玉表示,生蛆事件等食安问题是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的直观表现,这不仅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产生质疑,更可能引发公众对企业道德责任的广泛批评。另外,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负面消息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极易形成舆论风暴,进一步放大事件对品牌的伤害。

    “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挽回声誉,长期积累的品牌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面临市场份额锐减的风险。”杨怀玉认为,对于一个以年轻消费者为主的快餐品牌来说,这样的事件可能会导致核心消费群体的流失。年轻人更加注重健康和品质,对食品安全问题容忍度极低。

    因此,正新鸡排必须立即行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建消费者信心,并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向公众证明其改进的决心与成果。否则,等待它的将是市场的无情淘汰。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餐饮品牌时也应更加谨慎,关注企业的食品安全记录,用脚投票倒逼行业提升标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政经·聚焦
   第03版:政经·观察
   第04版:政经·资讯
正新鸡排“鸡腿”事件背后
“万店帝国”的食安危机
助力企业抢抓关税政策窗口期
阿里国际站
启动“外贸618”
宁德时代登陆港股
大涨超13%!或成全球年度最大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