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近日发布《郑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充电桩建设作出系统性规划。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郑州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阶段。
居住区慢充为主、公共场所快充优先的建设思路
根据新规,郑州市将采取差异化的充电设施建设策略。在居住小区重点布局慢充设施,这类充电桩成本较低,对电网冲击小,适合夜间长时间充电。而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停车场等场所,则以快充设施为主,满足用户快速补电需求。这种分类施策的做法既考虑了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也兼顾了电网负荷平衡,是较为科学的规划思路。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特别提出要推进超充设施建设,这预示着郑州正积极布局下一代充电技术。
充电服务市场化运营与安全保障并重
新规明确充电服务费实行市场化定价,同时要求明码标价,这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安全管理方面,规定运营企业必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并鼓励购买相关保险。这些措施既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也为行业发展设定了安全底线。从长远看,规范化的运营管理将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公众对电动车的使用信心。 大象新闻